CN EN
开云(中国)   /   校友   /   校友动态   /   正文

分享

【校友动态】我在现场|让自己在这场“战疫”中坚持得更久一些
2020.02.24

编者按

清华美院校友李贺,2002年毕业于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装潢系商业摄影专业,现为新华社摄影部记者,曾多次参与重大开云(中国)报道,如今,他正奋斗在战“疫”报道的前线,不畏艰险,坚持用镜头记录历史,不断发来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疫情的最新消息。祝福他圆满完成报道任务,平安归来。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出现伊始,一直到现在,视界君的数十位同事一直坚守在抗疫、防疫的最前线:无论是华南海鲜市场,还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无论是人流密集的机场、火车站,还是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他们一直在疫情发生、发展的现场,不断地发出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疫情的最新报道。

让自己在这场“战疫”中坚持得更久一些

记者:李贺

▲2月15日,新华社记者李贺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采访时的工作照。

2019年10月18日,美丽的焰火照亮了灯光璀璨的武汉体育中心军运会开幕式现场,万人齐唱国歌时,我在现场。2020年2月8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B区,各项设施准备完毕,即将启用时,我在现场。或许是巧合,更像是缘分,我在武汉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回想起这几个星期的过往,有几个词一直在我心中萦绕。

▲2月5日,工人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病房楼顶进行施工作业。

焦虑

2020年1月27日,我和同事心怀忐忑地登上了Z285次列车,在列车上不断刷手机开云(中国)的时候,心里不时地划过一丝恐惧——这恐惧源自对当年北京非典疫情的记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时候,各种不确定性也增添了我的焦虑感。但我知道,正是这样的时刻才需要记者的逆行:因为疫情最重的地区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武汉,就是我们前行的目标。

大年初四一早,抵达武汉。在这里,看不到任何的节日气氛:空无一人的街区和疾驰而过的救护车提示我已经来到了疫情最重的地区。虽然没有硝烟,但这里就是战场。

▲1月29日,一名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医疗队的武汉驻地练习防护服的穿脱,为进入“前线”救治病患做最后的准备。

从那一天开始至今,我的采访拍摄更多是在医院之外:老百姓的生活空间。前方指挥部多次指示说:要用镜头去记录这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在这个大事件中的各个方面,要用自己的照片为非常时期的这座城市留下些什么……这样的责任增加了我的焦虑:为每天去拍摄记录什么而焦虑。每一天都是新的历史,不可重复,有价值的瞬间也许每秒都会消失。我有紧迫感,怕瘟疫,也怕失去记录历史的机会。

▲2月3日早5点,江岸环卫集团工作人员在武汉解放大道路旁进行清扫作业。

▲2月14日,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内,两名社区工作者在一条封闭的街道内悬挂提示横幅。

温度

春寒料峭,武汉的初春仍须厚衣裹身,北方人来到此时的武汉须对温度心存敬畏!这次采访更让我对“温度”有了新的认识。

2月10日,江汉区德望社区正在将一位确诊的轻症患者送往方舱医院。当转运车辆开走后,患者原本远远站在一旁的老父亲突然骑上老旧的电动车追了过去,紧紧跟随那辆护送儿子的车辆往前走。

▲2月10日,武汉市江汉区德望社区一位新型冠状病毒确诊轻症患者在路边等待前往“方舱医院”的转运车。

▲一位新型冠状病毒确诊轻症患者坐上转运车前往“方舱医院”后,他的老父亲骑上电动车,一路护送。

这一瞬间,虽然没有激烈的表情,更没有拥抱的场景。而情感却充满在这位老父亲的行动之中,我瞬间体会到了“温度”。这个普通人的行动让我的心翻江倒海,难以平息:那是亲情的温度,是父亲对于儿子的牵挂。我不断地在心里问自己:什么才会触动我?什么才会触动这个世界?正是激荡在普通人心中的真情——以真情触动真情!

▲2月9日,武汉市江汉区民生社区的一条街巷因疫情被封闭。

▲2月1日晚,一位江岸环卫集团员工在清运社区生活垃圾。

和定点医院里ICU每天上演的生死营救不同,医院外面的世界格外“宁静”。在老百姓“居家防疫”之时,他们的日子是绕不开的吃喝拉撒。环卫工人、外卖小哥、超市营业员、社区志愿者等等,是他们为城市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特殊时期凸显了这些人的巨大价值和作用。他们的存在维持了这个巨大城市的正常“体温”,所以我也把镜头对准了他们。

▲2月12日,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安保队长陈剑波在转送发热人员时把鞋套当做防护帽。

▲2月12日,一位骑行在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的外卖小哥车辆储物箱上写有“武汉加油”字样。

防护

“应收尽收”措施之后,大多数时间只要附近没有确诊患者,我也很少穿防护服采访——我担心,面对那些没有穿隔离衣的采访对象,重装防护会增加彼此间的距离感,引起他们的焦虑和不适!口罩是基本防护!在街头社区采访同样需要做好自我保护,不知道身边的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漫长的潜伏期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但是我需要向体力和口罩妥协,背着相机爬上几层老楼已经让我气喘吁吁,口罩的存在很是无奈:呼吸受阻、眼镜结雾。但是,我也深知,想要安全地采访拍照,这样的不适需要忍耐和适应。

▲2月8日,两位工作人员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外设置标语条幅和旗帜。

一条在医生公号文章的留言写到:“请大家把它(防疫)当成一场波及全国每一个人的战争来打,我们没有后方,每一个人都可能站在前线上”。

是的,“每一个人都可能站在前线”,包括我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为这场“战疫”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必须保护好自己,让自己能够在这场非同寻常的“战疫”中坚持得更久一些,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记录那些可以铭刻于历史之上的瞬间,去记录那些普通人之间的真情和他们为这场“战疫”做出的奉献与牺牲!

▲2月9日,一位男士在江汉路步行街的长椅上休息。

▲2月10日,一位武汉市园林局支援德望社区防疫工作的工作人员护目镜上被蒸汽水珠覆盖。

转载自: 新华社公众号

© 2024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100084

© 2024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